信息公开
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信息公开
如皋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2022-07-22 09:08  |  来源: 小编1  |  次数:

如皋市城市管理局文件

 

 

 

 

皋城管发〔202110

 

关于印发《如皋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第十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监督指挥中心,各下属单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十”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市城管局在前期课题调研、座谈商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如皋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第十个五年规划》,现予印发,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如皋市城市管理局

                    20212月2日

 

抄送: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管局南通市城市管理局。

如皋市城市管理局办公室                   202122日印发   

 

如皋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借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法治思维破解城市管理题,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努力构建精致精细、常态长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城市治理与服务水平实现新的飞跃。2016年以来,市城管局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中为如皋斩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作出重大突出贡献,连续4年荣获如皋市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2017年,荣膺省人社厅和省住建厅联合授予的全省住建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被列为住建部国家产品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和综合执法省级标准化试点单位,2020年5月,高分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2019年,如皋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市入选规范城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十三五以来,市城管局以打造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树立“有为才有位、实干得实惠”的用人导向累计推荐提拔重用副科职干部8名,中层干部74人次全面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推动全系统干部职工以奋斗的姿态勇争新时代城市管理排头兵

(一)政策制度体系日趋完备

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城市管理难题。近年来,如皋城管局以市政府名义相继出台关于查违控违、便民摊点、物业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垃圾分类治理、扬尘管控等各类规范性文件30多份以实施省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标准化为引领,完善环卫保洁与作业标准、市容秩序管理标准、店牌店招设置导则、物业服务等级标准,建筑工地、渣土运输管理标准、城管综合执法流程标准体系等;编制并公布责任清单、权力清单,使得城市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政策标准体系日趋健全完善。

)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2018年10月,全面完成13个镇(区、街道)执法机构派驻工作,率先将人防、住建系统等领域的836项行政处罚职权集中行使,成为全省住建系统所有处罚职能首个实行综合执法改革实际运行的县级市一支队伍综合执法改革成效获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自职能划转以来,共立案查处一般程序案件2825件,其中新划转职能案件合计527件,执行罚没收入约2163万余元,多领域实现执法案件零的突破,综合执法效能充分显现。

示范创建助力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示范路、示范社区创建。中山路、安定街、福寿路创成省级管理示范路,安定花园蒲行社区、迎新长巷秀水社区、孔庙社区成功联创省级示范社区,成为全省示范社区创成最多的县级城市。物业小区示范创建。2016年以来,累计创成4个江苏省示范物业管理项目,7个南通市示范物业管理项目,1个南通市无违建小区,1个物业服务接轨上海示范项目。老小区改造及省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先后改造40个老小区并落实“三基本”物业服务,改造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万余户,文定苑、武定苑老小区改造,宜居创建名列全省前茅。

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益健全

着力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行“西瓜地图”、“紫桃地图”、“爱心便民车”、“放心早餐”等便民举措,取消安定北街夜市摊点,累计建成便民疏导点9处,容纳自产自销摊点400余个,有效弥补城市配套功能的不足。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厕所革命”号召,推进了城区公厕新改建,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850万余元,新、改建公厕32座,其中A级旅游公厕32座(包含3A级旅游公厕5座)。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绿色发展

垃圾分类与治理。目前城区113个小区、231家单位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居民约9万户,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与城区725家餐饮企业(包含单位)签订餐厨废弃物收运协议,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实现全覆盖,日收运量达到50吨。露天烧烤专项治理。实现城区烧烤店净化设施全覆盖;对百岁街存在油烟扰民的20家餐饮店全数关停;建成正翔小吃街,完成大治小吃街80多个食品摊贩整体撤离。施工工地扬尘深度治理。实行 “六个百分之百”、“十条规矩”管理,渣土运输实现智能全监控、运输全密闭。2016年以来,查处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案件269起,罚没金额657.76万元。违法建设治理围绕“零容忍、减存量、严打击、零增长”的治理目标,坚持“源头管控、综合治理、依法行政”的治违方式,保持“新增违建零容忍,存量违建逐步消除”的高压态势,拆除新增违建2.24万㎡,消化存量17.22万㎡。

(六)物业管理品质日益提升

推进业主委员会组建。十三五期间,指导街道(镇)组建业主委员会24个,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小区1个,目前全市共有76家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项目235个。强化考核检查与信用档案管理。常态化开展月度检查、季度考核和物业服务质价相符第三方评估机制,“双随机”抽查67家物业服务企业,扣除信用分值1536分。实施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大力推进物业领域“六大整治”,指导全市150 个物业管理小区施划消防车道标志标识,联合市消防大队开展了11次消防演练和消防知识安全讲座。全面推进“红色物业”建设。2020年6月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建立5个党支部,充分整合资源、拓展壮大基层党组织,健全基层组织架构,以党建引领物业有序开展。

二、“十三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存在差距与不足

一是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修补任务艰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滞后;二是小区业主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组建及运行困难重重,物业服务管理矛盾突出,协调难度大;三是城乡垃圾分类与深度治理难度大,需要高位统筹协调,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全民参与;四是城管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仍有差距等。

三、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举措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多次提到“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并强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定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些都为城市管理发展提供了鲜明导向,同时也为跨越城市管理转型瓶颈期提供了路径。随着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的持续深行,综合执法权力整合下放,全面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为构建完备的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逐步释放基层治理活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百姓城管、科学城管、法治城管”三大核心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城市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管理为保障,系统谋划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县市创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实施城市双修、丰富城市元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建成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典范。

(三)目标任务及实施举措

1.市容秩序精细长效管理专项规划

——落实市容环卫管理责任

完善市容环卫责任制落实机制,实施城市管理领域信用“红黑榜”;积极发挥协会引领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积极探索执法与管理分离的城市管理社会化服务外包新思路、新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市场运作、严格考核”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外包模式,不断完善“服务外包”制度设计,提升城市治理的成效,缓解城管执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推动城市综合管理由“管理”向“治理”理念转变,从而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管理精细化的目标。聚焦民生重点和短板弱项,以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市(县)创建为契机,组织新一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探索路长制、网格长制模式,开展主要道路两侧箱体、建筑立面、停车秩序、违法小广告等四大专项整治行动

——户外广告管理

深化落实《如皋市户外广告及店招标牌详细规划》,复制推广国家户外广告试点成效,着手抓好海阳路、益寿路、中山路、福寿路4条重点路段的规范提升,并进行拓展延伸。按照“减量、规范、安全、美观”的原则,全面清理城区楼顶广告、高立柱广告,净化城市“天际线”;进一步规范墙面广告,提升公益广告比例,确保户外广告领域形势向好。持续扩大“互联网+城管”的智慧效能发挥,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户外广告设施日常监管和安全监管“双闭环”管理。

——便民点、疏导点治理

便民疏导点的配套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与改造,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与改造,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健全疏导点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便民疏导点品质;露天烧烤入室入店或进入指定场所经营。按照禁设区、控制区、规范区的设置与管理要求,落实放心早餐点、小修理点、季节性临时水果摊点(西瓜地图)的长效管理。推进洗车(修车)点、铝合金加工店整治,配合做好废品收购点集中整治,不断优化城市秩序。

——停车秩序管理

综合运用监督员信息采集、城管交警联动执法、智慧城管平台交办等方式,全方位推进停车秩序执法管理,全面清理停车设施挪用、占用现象。统筹停车泊位设施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提升,因地制宜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同时清查城市停车场灰色空间,盘活停车资源。适度提高住宅停车位配建标准,确保供应增量,在公共停车场配建自主洗车设施。推行停车服务差别收费,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均衡交通需求,缓解中心城区停车压力。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联合公安交警部门,牵头建设城市停车信息系统,实现泊位诱导、违停提醒、无感支付、后台处理、征信运用、数据共享等功能,为停车管理插上“智慧翅膀”。同时,持续完善主城区共享单车管理体系,控制总体投放规模在2个品牌5000辆左右,抓好后续管控。

——工地扬尘治理

“六个百分之百”、“十条规矩”管理向乡镇(街道)全覆盖,扬尘实时监控接入智慧城管平台,全方位、全时间监管。渣土公司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管理。渣土运输实现全密闭运输。

——老建制镇执法管理

强化工作指导。对照镇街赋权清单,城管局进一步强化行业指导,开展实地指导、检查和考核通报工作。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制管理。指导各镇街将市容环卫责任区向老镇区进行延伸,扩大市容环卫责任制的主体范围,加大镇容镇貌管理宣传力度,督促临街店铺落实镇容环卫责任,建立镇容秩序管护制度,严格规范户外广告、店牌店招、商业活动等备案管理。开展专项整治。指导镇街综合执法局加强与交警、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联动,持续打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不良现象,强化查违控违,确保违建零增长。对沿街商铺的破损广告牌、店牌、店招、立柱,及灯杆道旗广告进行全面清理;对各类小广告标牌、占道经营、堆放的现象进行专项整治。落实长效管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指导各镇在老镇区设置便民疏导点,从硬件上改变老镇区老旧形象,同时对市政、绿化、环卫等进行常规管养,聘请专业环卫保洁公司负责保洁。指导各镇适当增加副镇区管理力量,属地村部分社区干部工作重点向镇区管理倾斜,同时发动属地群众,组建巡查管理队伍,加强巡查监管,形成常态化管护。

2.垃圾分类治理专项规划

——健全和完善垃圾分类机制

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实行市领导对接社区推进机制,逐步引导各级党组织积极参与垃圾分类。50%的小区开展“三定一督”试点工作,实现全过程监管和分类指导。完善垃圾分类示范激励机制,持续开展“三定一督”示范小区、“垃圾分类示范村居(社区)”和“垃圾分类达人”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垃圾分类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市级部门和单位垃圾分类检查,实行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考评。

——垃圾分类宣传普及

依托声屏网报和新媒体平台,持续开展舆论宣传和社会引导。推进垃圾分类“四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医院、进学校)宣传。在青少年学生和儿童中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教育。印制规范性读本、教学视频,结合垃圾分类实践基地定制趣味教学方式,开设垃圾分类校外辅导课,通过小手拉大手,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加大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利用主题活动、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提升村民垃圾分类能力和水平。

——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

城区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逐步推行不分类不收运。50%的小区实施“三定一督”工作,即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定人督导,指导居民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加快静脉产业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各类垃圾分类收集、分项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垃圾分拣中心、大件垃圾处置设施、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常态化运行。建立建筑垃圾清理收运资源化利用机制,凌青固废资源化处置项目投入使用。餐厨废弃物集中收运、规范处置模式形成,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所有镇(区、街道)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撤池(箱)设桶、生活垃圾转运车辆和中转站提升改造工作,建立全市各镇(区、街道)从中转站至焚烧场转运环节的市级统一运行管理体系,农村地区村居(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

3.物业管理专项规划

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物业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努力开创“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分类管理、智能服务、诚信为先”的物业管理新格局。严守安全底线、注重多元共治对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业委会组建、私搭乱建、维修基金使用、车辆乱停放、物业费收缴等各类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定期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小区安全管理。推进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发挥省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示范点红色效应,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在物业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推进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完善五项机制、突出分类管理完善物业分类管理标准和收费价格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月度检查、季度考核和物业服务质价相符第三方评估机制根据在管小区或物业企业的获奖、检查、投诉、处罚等综合情况将物业小区划分等级,实行差异化管理突出对管理不到位、物业服务投诉集中且处理不及时的小区进行重点监管,对正反典型进行通报并记入诚信档案,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严把五项关口、构筑诚信体系确保新交付小区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按规定进行承接查验,从源头遏制违法装饰装修行为,确保新交付小区无违法建设积极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活动,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四五末,新增省优物业项目5个、南通市优10。规范物业行业市场准入秩序,限制履职能力弱、服务管理水平低的物业企业承接新项目。密切与街道、镇的联系,鼓励两代表一委员参选业委会成员,提高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每年新增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不少10个,十四五末业委会组建率达到80%。发掘新鲜内涵、推广智能服务科技+服务为抓手,鼓励采用新技术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根据小区实际,推广人脸识别系统、车辆出入识别系统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在小区物业管理中的运用。

4.智慧城管建设专项规划

——智慧城管平台建设

以建设“智慧如皋”大平台为契机,作为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二级平台功能,完善户外广告巡查监管平台,工地扬尘治理平台,智能环卫平台,城管综合执法应用平台,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等功能板块,为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法治化和常态长效提供技术支撑。

——“大城管”管理监管体系建设

以建设“智慧如皋”大平台为契机,充分运用如皋时空大数据基础信息库功能。通过完善城管“执法通”系统实现执法过程全纪录,健全户外广告巡检系统、工地扬尘、渣土车辆实时监控系统、市民随手拍第三方监督系统,做到审批、监管、执法所有流程数据留痕可查,监管执法实现高效衔接,逐步推进实现如皋城市管理的“一张网全覆盖”。

5.深化和完善城管综合执法改革专项规划

——推进镇、街赋权式综合执法改革

深化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强化属地管理,理顺乡镇(街道)与派驻机构的关系;依法下放权限,全面整合派驻机构的执法力量和资源,优化机构设置,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强对基层综合执法工作的业务指导,保证了执法权限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

——健全和完善日常管理与综合执法的协调联动执法机制

厘清职责边界,进一步理清审批、管理、执法部门的职责职能,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监管理顺层级关系,明确执法部门与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加强执法协作建立健全城管、住建、公安、生态环境、国土资源、市场监管、水务等部门间无缝衔接的监管机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会商制度信访举报首问责任制度司法衔接制度。

——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

通过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城管部门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执法人员档案的全员化。建立并实施统一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实现权职法定化、执法程序标准化、考评追责制度化、执法管理智能化,进一步完善环卫保洁与作业标准、市容秩序管理标准、物业服务等级标准,建筑工地、渣土运输管理标准等标准体系,有效提升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6.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规划

按照“杜绝增量、消化存量、消除隐患、确保长效”的总体目标,构建违建综合治理长效管控机制。紧扣目标,遏制新增,积极发挥社区、物业、皋城E站等一线阵地的作用,借助高科技手段,一线防控力量,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加强联动,消化存量结合老小区改造、“无违建小区(社区)”建设、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等项目,加强与属地政府、住建、消防等部门的协同执法,继续推进存量违建消化工作。完善机制,助推治违强化考核考评问责机制,落实防违控违治违责任;完善诚信体系、标准化等多元、灵活的治违新模式;强化政策宣传,奠定群众基础。

、城市管理“十”规划的保障措施

强化党建引领

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贯彻落实选人用人“三项机制”,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改革创新

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对“智慧城管”信息平台进行改革和提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协同等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拓展智慧城管应用,扩大城市管理可视可控范围,建立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相对独立到协同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平台。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容环卫外包,将大量日常性、一般性事务交给社区、行业协会和业主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城市治理,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的飞跃。策应国家、省、市关于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工作要求,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构建城乡一体化管理格局

)强化财政投入

协调市财政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经费投入,确保每年所安排的专项经费与年度各项工作推进等相匹配。通过户外广告、建筑装潢垃圾等公共资源市场化运作,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城管执法保障水平。

)强化执法保障

加强司法衔接,建立城市管理与公安、检察、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交制度,实行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加大城市管理执法行政处罚决定的司法强制执行力度。推动综合执法,实施合检查、联合办案,为人员交流提供保障。新划转的职能案件,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保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新型案件,消防类案件、招投标类复杂案件、建设工程类质量、安全和建设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出借资质等案件上,积极探索和挖掘执法办理新型案件的新思路、新方向形成典型经验复制推广

)强化社会联动

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围绕城乡垃圾分类、市容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争取群众支持和理解,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环境卫生意识和生态保护观念,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要强化大局意识,破除单位和部门利益的狭隘思想,形成一个拳头、一股劲,确保优质高效完成任务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品位。要畅通监督渠道,强化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司法监督,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1.施工现场“六个百分百”:即工地周边围挡、渣土车密闭运输、出入工地车辆清洗、施工工地内部施工道路硬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裸土和物料堆放覆盖均要求达到百分百。

2.建筑工地扬尘严控“十条规矩”:1)所有建筑工地必须设置合格的密闭围挡;(2)内部道路和操作场地一律采取硬化措施;(3)土方开挖必须湿法作业;(4)裸土及物料堆放必须100%采用合格防尘网覆盖;(5)渣土运输必须使用经城管部门备案的渣土车,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规定线路进行密闭运输;(6)工地大门及门外50米范围内道路必须设置专人进行道路清扫保洁,设置规范的进出口冲洗平台,进出车辆100%冲洗;(7)采取高标准清洁降尘措施,配备雾炮、洒水车、喷淋,持续保持开启;(8)场内使用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必须张贴环保部门核发的环保标识;(9)必须签订《油品使用承诺书》,采用符合“国六”标准的清洁燃油;(10)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必须安装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市智慧城管监管平台对接。

3.物业领域“六大整治”:市容环卫责任制专项治理、小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共用设施设备专项治理、小区管理事务公开专项治理、物业服务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物业行业安全隐患专项治理。

4.完善物业管理“五项机制”:完善小区物业企业市容环卫责任机制,物业分类管理标准和收费价格调整机制,小区物业管理事项公开公示机制,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和绿色司法通道机制,现代物业考核激励信用评价机制。

5.严把物业管理“五项关口”:物业服务市场进出关口,物业承接查验关口,业主入住装修关口,房屋维修资金申请使用关口,业主委员会组建关口。


标签: 来源:http://www.rugaowuye.com/zhuantibaodao/195.html
返回列表 推荐新闻